下載.jpg

 

牙膏

韓國人參牙膏
牙膏為摩擦劑,用來移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及食物殘渣,協助抑制口臭,並施予如氟化物或木糖醇等等活性藥物成份來避免如牙齦炎等口腔疾病。刷牙清潔效果絕大部分是由牙刷的機械作用達成的,而非牙膏。鹽與小蘇打粉是能代替牙膏的替代品之一。牙膏並不能被吞下,但是通常不小心吞下小劑量並不會有太大傷害。

以往的中國人有用鹽、草藥與植物枝(例如楊柳枝)刷牙,具消炎作用,現在普遍用牙膏。刷牙並非得使用牙膏不可。但可使人覺得口氣清新,唯過量用牙膏可能造成氟斑牙。

成分
各牙膏基本成分相同,除了佔 20-42% 的水分以外,由以下部分組成:

摩擦劑(研磨劑)
摩擦劑約佔牙膏成份的 50%,本身為不能溶解的粒子,有助去除牙齒表面的菌斑/污物。代表性的摩擦劑有氫氧化鋁、碳酸鈣、許多種的磷酸氫鈣、矽酸鹽、沸石粉與氫氧基磷灰石等。

摩擦劑也會微量侵蝕琺瑯質(也被稱為「潔白」功效)。某些品牌的牙膏內含白雲母,除了作為摩擦劑以外,也讓牙膏看起來閃亮。牙齒拋光時去除齒面的污漬,但是跟去除牙菌斑及牙結石比起來,沒有證據顯示會改進齒部健康。

氟化物
氟化物可以避免蛀牙,因其對於琺瑯質的生成有助益。氟化鈉是最常添加的氟化物,但是也有廠商使用氟磷酸鈉。美國大部分的牙膏有 1000 至 1100 ppm 的氟化物,而在英國則更高,如 1450 ppm 也不少見。

表面活性劑
許多牙膏含有表面活性劑,如十二烷基硫酸鈉(SLS)。表面活性劑出現在許多個人清潔用品中,主要作為發泡劑,讓牙膏成份均勻散布,提高其潔淨能力。

其他成份
抗菌劑
三氯生又稱三氯沙、三氯羥二酚醚、二氯苯氧氯酚常被用來作為牙膏抗菌劑或漱口水劑,能預防牙齦炎,美國牙醫協會也認為這能減少牙垢和口臭。近年來研究指出三氯羥二酚醚具有致癌風險,也可能會提高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機率。
西吡氯銨:原名為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普遍用於牙膏或是漱口水等口腔清潔用品,為一種四級銨陽離子介面活性劑,可於水中解離成帶正電荷的複合體,會吸附在帶有負電的口腔細菌中,具有滅菌抑菌的效果,對G(+)格蘭氏陽性及G(-)格蘭氏陰性之細菌有效。
氯己定:原名為Chlorhexidine(CHX),具有殺菌效果,常用於牙膏或是漱口水等口腔清潔用品,氯己定溶液帶正電荷,使用後會吸附於帶負電荷的牙菌斑和口腔粘膜表面,隨後吸附的藥物從這些部位擴散,逐漸釋出達到殺菌抑菌效果。
色素與香精
為吸引消費者購買,牙膏多半含有食用香料與色素使牙膏具有芳香氣味及顏色。最常見的口味有薄荷及冬青等,來自個別的食用油(如薄荷油)。

濕潤劑
甘油、山梨醣醇或是木糖醇等化學物質可避免牙膏乾燥粉末化。

其他添加物
多聚磷酸鈉可以減少牙垢。
抗敏感成份:氯化鍶可填補牙齒表面小裂縫,阻絕牙齒神經接觸外界以降低對冷熱過度的敏感。檸檬酸鉀和硝酸鉀則可以阻礙神經細胞之間的傳導,但硝酸鉀有致癌風險,現已常用檸檬酸鉀配方取代。
再礦化成份:有些牙膏有添加氫氧基磷灰石或磷酸氫鈣以幫助琺瑯質的再礦化。
氟鈣、鈣質、礦物質等:廠商聲稱經臨床實驗証明,可有效幫助防蛀及修復琺瑯質。
淨化鹽:廠商聲稱,其脫水效果可幫助收斂牙肉、及促進血液循環及牙肉健康。
藥用鹽:美國MORTON莫頓鹽廠生產的醫藥等級氯化鈉產品,多用於生理食鹽水或是藥劑用的添加物,用在牙膏的成份具有收斂紅腫的牙肉、改善牙齦出血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