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a19c0caf9eabcba801c92a411b6ee2.jpg
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中國農曆的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抵是從原始社會時代的"臘祭"演變而來的。我國古代人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便用他們的農獵收穫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
   春節又叫"過年",俗稱"年","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到了農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半夜十二點的時候,春節便來到了。按照我國農曆,俗稱年初一,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掃除汙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到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 "發財"、"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門拜年,節日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直到元宵節(正月十五)過後,春節才算結束。 
 
春節習俗
貼春聯
舞龍、舞獅
 
吃的習俗
餃子
年糕
臘八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