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可改善宿主(如動物或人類)腸內微生態的平衡,並對宿主有正面效益的活性維生物

定義

益生菌(Probiotics),源於希臘語「for life」(對生命有益),中文譯為「益生菌」或「原生保健性菌種」,為科學家經研究證實後,於1965年,Lilly and Stillwell將益生菌定義為:「任何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增加宿主健康效益的活的微生物」。經過科學家四十多年來的研究,有些益生菌的功效比原先的定義更為廣泛;而益生菌主要是指乳酸菌部分酵母菌。 初步科學臨床實驗數據顯示:益生菌的補充或有助於免疫系統、腸道健康、預防癌症等健康支持作用.

 

主要功能

  • 對抗腸道致病菌,抑制腸內腐敗

益生菌在腸道進行發酵,分解醣類,產生乳酸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敗菌的增生。

許多菌種可以產生消化酵素,幫助分解我們吃下去的食物。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AD):是由於服用抗生素導致腸內菌群紊亂,抗生素在大量撲殺壞菌的同時,也大量撲殺了益菌。因此可採用益生菌製劑來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透過改善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作用來健全保護機制,透過合適的、恰當的免疫反應來維護宿主健康,臨床上也達到良好的效果。

益生菌會消化乳糖及某些種類的纖維質。一些乳糖不耐症患者喝牛奶容易有脹氣、腸胃不舒服等症狀,益生菌可先把乳糖或寡糖分解成小分子,等於把人體難以消化的物質先進一步消化;所以乳糖不耐症的患者喝優酪乳等奶製品比較不會發生腸胃不適等症狀,因為其中所含的益生菌已先降低了奶類本身的乳糖含量,益生菌在腸胃道中生存,又可降低喝其他奶製品時因乳糖產生的不適。

益生菌能使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使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上升。抑制肝膽固醇生成、促進體內膽固醇的排泄,並藉由益生菌本身的同化作用,將腸道內的膽固醇同化,組成益生菌體的細胞膜或細胞壁內,達到降低膽固醇的效果。

經發酵牛奶之蛋白質會被乳酸菌分解成具有抑制 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 (ACE)活性的多肽,具有降低血壓的效果。

  • 改善過敏調節免疫功能及提升抵抗力

過敏性疾病是一種免疫疾病,是人體內的免疫功能失調,出現不平衡的狀況。有過敏體質的人,當過敏原進入體內,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朝第二型T細胞(TH2)免疫反應,T細胞會釋放細胞間白素4、5、9、13,讓免疫B細胞製造更多免疫球蛋白E(IgE),黏附在肥大細胞上,再遇過敏原時,過敏原會黏附在免疫球蛋白E上,共同作用後,肥大細胞會釋放發炎介質,這些發炎介質會影響呼吸道或皮膚產生發炎反應,導致過敏症狀發生。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而人體75%的免疫組織集中在腸胃道附近,維護腸道健康可以減低過敏疾病的發生及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而部分益生菌能刺激TH1淋巴球分泌珈瑪干擾素,抑制TH2淋巴球的增生與活化,進而緩解過敏症狀,並增強免疫力。[3]

胃幽門螺旋桿菌容易破壞胃黏膜表層,造成胃發炎等疾病。有體外試驗等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可在培養皿中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後來也有人體試驗發現,雷特氏B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有抑制胃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其可能的機轉是,益生菌在腸道中釋放免疫調控物質,經血液到胃部,而抑制了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生長。也能減少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的發生。

益生菌在腸中會製造維生素B1、B2、B6、B12、E、K、生物素、泛酸葉酸菸鹼酸。益生菌會分解牛乳蛋白質。生成特殊胜肽,能幫助鈣吸收。

益生菌能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並且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特性

益生菌需要各式胺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以維持其生長。益生菌容易受溫度、光線、氧氣和濕氣的影響,導致活性變差。尤其是溫度,所以冷藏是最佳的保存方式。由於益生菌的數量會隨著時間遞減,而粉末有較佳的保存效果,故市售益生菌商品常以乾燥菌粉為原料。

 

益生素

益生素(Prebiotics),又稱益菌生或者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寡糖等能夠被益生菌利用而產生酸性的有機物質,提供最直接的能量來源,使腸道維持酸性環境,促進益生菌生長,抑制壞菌數量,維持免疫屏障不被破壞,對於人體的免疫機能有所助益。有些市售益生菌產品會添加膳食纖維(如:菊糖、難消化性麥芽糊精…等)及寡糖(如:果寡糖、木寡糖…等),目的就是要維持及延長益生菌的活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