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jpg

馬鈴薯片美式英文Potato chip英式英文Potato crisp),上海稱洋山芋片,香港稱薯片,中國北方也叫土豆片,台灣稱洋芋片,是指由馬鈴薯製成的零食。製作方法是把馬鈴薯切為薄片,然後至脆口並加以調味即可。除了最簡單地以來調味外,市面上買到不同口味的洋芋片亦會使用味精和不同香料調味。洋芋片是英語國家零食市場重要一部份。

在英語系國家對馬鈴薯食品的名字很少有一致性。美式英語對上面提到的食品稱chips;炸薯條(French fries)是指柔軟而會黏著的馬鈴薯。在英式英語中,crisps是酥脆的馬鈴薯而chips則是柔軟而會黏著的(如炸魚薯條)。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南美洲,脆的或是軟的洋芋片都叫做chips,一如較大的「家庭式」洋芋片。有時候hot chipspacket chips之間有差別。紐西蘭人也吃Kumara(番薯)。

原味

1853年8月24日,George Crum美國紐約州一流的度假勝地Saratoga Springs當廚師。那裏的月亮湖旅館餐廳(Moon Lake Lodge)提供法國炸馬鈴薯條,而喬治則按照標準的法國尺寸製作薯條。此食品於17世紀風靡法國,那時湯瑪斯·傑佛遜是美國駐法大使,他非常喜歡吃薯條。於是就把製作方法帶到美國,並在蒙蒂塞洛把炸薯條當作一道正式晚宴菜餚招待客人。

在月亮湖旅館,一個顧客(有些文獻稱是百萬富翁范德比爾特)認為廚師喬治做的炸洋芋片太厚,他不喜歡,因此拒絕付帳。於是喬治又做了一些薄一點的,但同樣不能讓他滿意。被激怒的喬治就決定教訓這位客人,他把薯條做得非常薄非常脆,以致於叉子都插不起來。然而,這並沒有達到他的預期目的,那位客人反而非常喜歡這種淺黃色、像紙一樣薄的洋芋片。[1][2] [3] 其他客人也要求喬治為他們做這種洋芋片。從此,菜單上出現了薩拉托加洋芋片,並成為特色食品。

不久,這種洋芋片被包裝並且出售,剛開始的時候只是於當地發售,立刻就風靡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終於喬治開了他自己的餐廳,餐廳的最大特色就是洋芋片。那時馬鈴薯要靠手工削皮和切片。在1920年代馬鈴薯削皮機的發明使得洋芋片從小規模製作變成銷售量最大的零食。

1920年代,自從發明了馬鈴薯削皮機,促使了洋芋片的流行。一個南方的旅行推銷員赫爾曼·雷(Herman Lay)幫助推廣了這種食品。他帶著皮箱在美國南部的雜貨店叫賣此機器,之後他更創立了公司,令他的名字幾乎成為洋芋片的同義詞。樂事洋芋片是第一個成功市場化的美國品牌。從1960年代開始,洋芋片開始於全世界流行開來。

在密封包裝發明之前,洋芋片是保存在大桶子或罐頭裡,在底部的洋芋片常常會不新鮮或潮濕。之後Laura Scudder發明了將兩張蠟紙燙在一起的袋子,從此創造了密封包裝並且保存洋芋片的新鮮度到開封的時候。時至今日,洋芋片是以乾燥空氣充入膠袋後密封包裝,防止壓碎。

儘管薯條與其引申發展之洋芋片在美式英文皆稱為 Potato chip,然而洋芋片在英式英文另稱 Potato crisp

調味洋芋片

 
過去的史密斯洋芋片廣告

洋芋片一直沒有加入調味料,這減少了它的魅力,直到一間叫Tayto的愛爾蘭洋芋片公司的擁有者,在1950年代發明了加入調味料的方法。雖然他只有一間小公司(這間公司的組成幾乎是他製作洋芋片的家人),但是這個老闆一直證明他自己是個創新的人。經過一些試誤(trial and error)後,他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加了調味料的洋芋片,"起司洋蔥(Cheese and Onion)"和"醋鹽(Salt and Vinegar)"。

首先賣出用食鹽調味的洋芋片,但是鹽是包在另一個封好的包裝再放進洋芋片袋子裡,有需要的時候再加入。他的發明一夜之間成了食品工業的大事件,還有一些規模很大的美國洋芋片公司老闆來到小小的Tayto公司,要看看這項產品並且商談使用這項新科技的版權。最後Tayto公司被賣掉了,這讓改變洋芋片製造方法的公司老闆和這個小家庭非常富有。全球的公司都想要買下Tayto公司這項技巧的版權。

Tayto公司的這項發明改變了整個洋芋片發展。在那之後洋芋片製造商在洋芋片裡加進天然或人工調味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受到不同程度的歡迎。 連發明人George Crum都感到很驚訝的是:一個本來只有很小的市場份額的產品,現在卻擁有了很多不同的口味和很大的市場份額。最受歡迎的洋芋片包括酸奶油洋蔥燒烤奶酪口味的薯條。在其他的一些地方還有很多其他口味的洋芋片。象是愛爾蘭最大的洋芋片製造商Tayto公司生產的傳統口味的「食鹽」洋芋片。

一些洋芋片製造商,像是樂事(Lay's,或稱波卡),針對不同地區的喜好生產不同的口味。在北美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加拿大地區有很多種口味可以選擇,包括蒔蘿泡菜(dill pickle),番茄醬,甚至是布丁口味。這些特別的口味偶爾會在美國限時發行。

除了以上之外,還有雞汁、牛排、海苔、起司、椒鹽、海鮮、麻辣等口味。但很多時候,它們都是以食品添加劑去調配出類似的味道而已,甚至是使用阿斯巴甜糖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小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